为深入探索双院协同工作模式,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致和书院建设发展,2025年9月24日,致和书院双院协同联席会在我校天目湖校区举行。牧星学院党委书记贡海俊、院长蒋彦龙、副院长张炜、副院长张建辉,致和书院执行院长王宇宁,书院副院长欧阳林寒、武小龙、朱琰、徐智鑫,专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胡苹、李丽、卢一亭、吴科颖出席会议,致和书院全体辅导员和教务员参加。
贡海俊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学校领导关于牧星学院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他指出,学校成立牧星学院是旨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举措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书院与专业学院双院协同,专业学院副院长、副书记与书院执行院长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蒋彦龙以“心承问致 梦启牧星”为题,全面回顾了牧星学院的建设沿革,介绍了学院围绕“大协同、大平台、大生态”建设理念系统性汇聚育人要素、激发育人活力方面的各项举措建议。他指出,致和书院要做好双院协同大文章,要做到破界融合,筑牢学生专业根基,强化实践创新能力,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融合,共同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张炜就近期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向与会领导进行传达。她指出,牧星学院成立后,书院制的建设对教育教学协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她提出各专业学院副院长要更加紧密地与书院合作,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专业分流引导等方面深耕专业,同时要建设好1+X班主任团队、开展好常态化教授工作日、组织讲座沙龙等活动,共享优质资源、营造书院良好教风、学风氛围。
张建辉从学生工作角度出发,指出所有学生工作人员要坚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的教育管理理念,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统筹利用校内空间与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与锻炼平台。同时,要持续深化专业认知教育,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并依托笃行楼等公共实验空间推进科创讲座与实践竞赛,为每位学生搭建参与科创活动的平台,筑牢成长安全基础。
王宇宁作了致和书院建设思路汇报。她阐述了书院“唤醒学生内生动力,赋能学生多样成长”的育人理念,重点介绍了书院将通过打造更宽广的通识教育、推动更协同的专业教育、汇聚更多元的育人资源等方面的举措设想。会上她也就“1+x”高水平班主任团队建设、“教授工作日”运行、双院协同育人学生组织平台建设等工作广泛听取专业学院意见,为书院进一步凝聚共识、开展后续协同育人工作奠定基础。
会上,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及副院长也分别结合学院实际,就深化双院协同分享了观点与规划。
胡苹强调书院协同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经管学院将优化资源配置,用心用情做好学生引导与托举,为低年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欧阳林寒表示经管学生文理并蓄的特质与致和书院育人目标高度契合,学院将结合本次双院协同会议统筹部署,利用专业文化节、IE学社等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助力学生成长。
李丽强调人文学院的学生工作将始终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大局,通过双院协同,共同构建一个浸润式的人文育人环境。她提出,将联合书院开展具有人文特色的项目,不仅面向本院学生,更致力于辐射全校,为提升校园整体文化氛围、培养格局开阔、情感丰沛的时代新人贡献人文学院的力量。武小龙在交流中肯定了本次会议对于推动双院协同机制运行的重要作用。他谈到,人文学院将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与致和书院紧密配合,将专业教育的深度与书院通识教育的广度相结合。
卢一亭进一步提出“三个融合”路径,即推动教育教学融合、跨学院协同融合、艺术服务与公共平台融合,通过话剧展演、艺术工作坊等载体,服务全校文化素养提升,营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书院氛围。朱琰结合艺术学院教育教学实际,围绕“文化育人与实践融合”主题,强调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书院育人内涵。她表示,她个人将迅速融入书院新角色、学院也将在书院制协同育人机制下迅速找准育人定位,后期将主动策划系列文化艺术活动,推动专业教学与书院美育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双向赋能。
吴科颖认为会议让专业学院更明晰了双院协同工作思路,学院将系统推进学生外语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加强朗读、听说、辩论等语言训练与赛事组织;同时也积极打造模拟联合国等优质活动品牌,推动更多出国境交流活动资源共享,服务拓展全校学生国际视野。徐智鑫表示,外国语学院将坚决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大局,依托学校人才培养规划,未来将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在双院协同中积极作为,为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会后,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公共实验教学部在天目湖的教学实验场地,并就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实践育人平台共建等议题进行座谈。
本次会议明确了致和书院双院协同的工作框架与发展方向。各方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深化合作、聚力创新,共同推动“双院协同”育人机制落地见效,为学校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